二、黄巾招安,飞燕降曹
平定黄巾起义的名将朱儁说过,“纳降无以劝善,讨之足以惩恶”,拒不接受黄巾军的投降。因为汉家将军们的强硬姿态,不能投降的流寇们越聚越多,他们最终汇聚在了褚燕的手下。黑山贼首领张燕,原名褚燕,曾与黄巾渠帅张牛角合兵一处。张牛角被流矢射死,临死前让众人尊奉褚燕为首领,褚燕于是改姓张,唤作张燕。张燕拥兵万人,又有“飞燕”之名,无处藏身的黄巾众人都来投奔他,“部众寝广,殆至百万,号‘黑山贼’”。人多了不好带,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张燕率众向朝廷请求归降,汉灵帝一乐,拜张燕为平难中郎将,“领河北诸山谷事,岁得举孝廉、计吏”。
汉灵帝的拜将封赏让张燕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不仅在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讨董联军的组成,也有张燕的参与。或许是见到盟主袁绍的麻木不仁,张燕在联军解散后就开始硬磕袁绍,他先是联合公孙瓒共同拒袁,后与袁绍、吕布在常山展开激战,双方各有胜负,但谁也奈何不了谁。建安九年(204),目睹曹操在官渡大胜后,张燕果断投效曹操,曹操将邺城定为大本营后,命张燕率领精兵留守,并封张燕为安国亭侯。张燕死后,他的儿子、孙子袭爵安国亭侯,三代人算是享尽荣华富贵。
三、称霸东方,配享太庙
“臧霸少有孝烈之称”,为了救锒铛入狱的父亲,十八岁的臧霸杀死太守,与父亲逃亡到东海郡,徐州牧陶谦赞其勇,在臧霸破了黄巾军后,拜他为骑都尉。兴平元年(194),陶谦病逝,臧霸收兵于徐州,聚众于开阳一带,“泰山贼”由此形成。吕布入主徐州后,将臧霸收入八健将之列,虽然两人有过些许不愉快,但面对曹操时,臧霸倒是力挺吕布。吕布兵败被杀后,臧霸匿名逃走,被曹操指名搜索,见之大悦,令臧霸招降曾经的泰山贼众,并以他为琅邪相,割青、徐二州委任于臧霸。
曹操这番可以说是很大的手笔了,一来他确实欣赏臧霸孝烈之名,二来他需要一位足智多谋的大将来巩固和渗透自己的右翼。衮州是曹操的囊中之物,然而徐翕、毛晖二人背叛了曹操,被平定后二人求臧霸收留。建安四年(199),曹操命刘备去见臧霸,并取二人首级,臧霸不从,对刘备说:“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曹操听完,认为臧霸是个仁义之士,因此更加器重他。官渡之战,虽然没有出现在主战场,但臧霸在青州给予袁绍足够的威胁,让曹操不用担心被袁谭包夹。袁绍势力覆灭后,臧霸请求将自己和部将的一家老小送到曹操处当人质,以表忠心,曹操大受感动,拜臧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
无论是平内还是讨外,臧霸都无往不利,他也因此受到三曹的重用。黄初元年(220),曹丕即王位时,臧霸“迁镇东将军,进爵武安乡侯,都督青州诸军事”;曹丕篡汉后,“进封开阳侯,徙封良成侯”;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增臧霸邑五百户,并迁三千五百户;臧霸去世后,谥恭侯,其子臧权嗣任,臧霸三子皆为列侯。正始四年(243)七月,臧霸得享从祀於曹操庙庭。
三位贼首,名不副实的严虎下场最惨,没蹦跶多久就被孙策斩杀,不仅因为他带头反抗孙策,更重要的是他在江东有着堪比孙策的影响力,且心怀与实力不相匹配的野心。实力最大的张燕向世人证明了哪怕自己落草为寇,也仍以汉民自称,虽然没能再在曹操处发光发热,但得以安享晚年,子孙也得到保障。臧霸虽然二度易主,但他在战场上打出了自己的名声,并且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忠心,换来了子孙后代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看来,要想混得好,不仅需要跟对领导,关键是自己的实力要硬,更重要的是要及时表现自己的忠诚,这三者,是臧霸成为曹魏名将的最大法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