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务公开 发展改革 在线服务 热点专题 党群工作    
关于轨道交通产业合作交流会的邀请函
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改革 >> 宏观经济 >> 年度计划
 

关于九江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17-04-19   文件编号: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

  

关于九江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728日在九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喻子水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全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98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大洪久汛,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五大九江”战略部署,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应对困难挑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工作。在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96.1亿元,增长9.4%;财政总收入415.2亿元,同口径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2428.6亿元,增长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6.8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11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57元,增长9.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1%;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7.351.940.8,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2016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六个方面特点:

  (一)三次产业继续优化,发展实力稳中有升

  1、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大力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集中开工工业项目387个,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达到1430户,总户数全省第一。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115.7亿元,增长9.3%;实现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487.5亿元,增长9.2%;实现利税666.4亿元,增长16.5%。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完成工业固投1863.2亿元、工业用电量115.3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市的76.7%71.9%。主导产业蓬勃发展。石油化工、现代轻纺、钢铁有色、电力能源及装备制造五大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821.1亿元,增长9.9%。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425.7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提高2.8个百分点。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全市规上企业亏损额下降30.1个百分点,工业增值税、利税增速全省第一;九江钢厂利润实现翻番;九江石化税收突破100亿,成为全省最大的纳税企业。

  2、服务业发展提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40%,较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文化旅游业提效发展。庐山西海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文化旅游集团公司组建成立;武宁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商贸物流业提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385亿元,增长51%;我市获批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九江口岸成为全省首个获批筹建的肉类指定口岸;“九江-重庆”国际集装箱直达航线开通运营;港口货物吞吐量1.1亿吨,增长9%;集装箱吞吐量27.4万标箱,增长7%。金融服务业提质发展。引进兴业银行、赣州银行、华融证券、平安养老等金融机构入驻;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594亿元,较年初增加42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55亿元,较年初增加303亿元;“财园信贷通”放贷总量和新增贷款均居全省第一;共青私募基金入园基金近1300家,认缴规模近700亿元,发展势头迅猛。

  3、农业经济持续巩固。成功应对洪涝、干旱等灾害天气,蔬菜、肉类、水产品等“菜篮子”工程保障有力。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1个,创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9个。“两茶一水”发展迅速,“庐山问茶会”成为全省知名茶事文化品牌,庐山云雾茶品牌价值名列全省第一,修水获评“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2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5个,全市“三品一标”总数达到384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项目实现县级全覆盖。

  (二)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1、招商引资成果显著。聚焦聚力“头号工程”,狠抓产业招商,做优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277个,实际进资765.7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增长10.6%,其中现汇进资2.4亿美元,利用外资和现汇进资总量均列全省第二。建立市级领导挂帅招商工作机制,组建市直专业招商小分队,积极开展“浔商返乡创业”招商工作。投资100亿元的心连心项目、投资100亿元的泰盛纸业项目、投资80亿元的日昌升建筑骨料项目、投资30亿元的北大荒集团区域总部项目等落户九江。

  2、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积极贯彻“项目为王”的理念,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63个,当年累计完成投资2202亿元。重大产业发展项目:中科鑫星、津大药业、兄弟药业一期、镁淇实业等项目建成投产;赛得利二期、神华煤电、吉恩重工、五星纸业、天瑞丰收、江中食疗等项目稳步推进;中船海洋装备、远大装配式建筑等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修平高速、昌九大道一期建成通车;都九高速、武九客专路基工程基本完工;九景衢铁路加快建设;合安九高铁、昌九高速“四改八”开工建设;庐山机场改造项目稳步推进。重大城市建设项目:通岭大道、兴城南大道立交、体育西路延伸线、八里湖新区绿道等项目建成投用;园艺三期安置小区、渊明北路延伸线、八桂路等项目加快建设。重大社会事业项目:中心幼儿园八里湖园区建成开学;市儿童医院、一医院综合大楼主体工程完工;共青科教城、附属医院新门诊综合大楼等项目快速推进。

  3、发展平台基础夯实。园区平台不断拓展。瑞昌市、湖口县、九江县、彭泽县、庐山市工业园区完成调区扩区工作,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60亿元,园区面积扩大到146.7平方公里。平台质量不断提升。瑞昌经开区获批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共青城经开区和湖口金砂湾工业园升级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两化”融合试点实现园区全覆盖,九江石化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新型平台加速创建。赣江新区总体方案正式获批,共青城市和永修县部分区域纳入新区范围;九江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获国家批复同意;庐山市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成功建立,签约总金额超200亿元。

  (三)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发展活力巩固提升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依法破产、清算注销“僵尸企业”80多家,提前完成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年度任务。出台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全市商品房库存去化时间较2015年底减少10.2个月。设立资金倒贷池,累计为626家企业倒贷73.1亿元,缓解企业过桥资金压力;推动山水光电、博莱、华亨等5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扎实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出台优惠政策29条,取消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47项,建立“五环链接”抓落实、政企“茶叙会”制度,为企业降本增效103.7亿元,为企业解决问题1380个。

  2、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成功设立庐山市、濂溪区,庐山“一山多治”局面结束;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调整中介服务事项81项,占比达68.1%;“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投入使用;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行政单位公车改革全面完成。商事制度改革快速推进。“营改增”全面推开;“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启动实施;市储备粮油公司正式成立,九江长运并购重组基本完成。金融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11家农信社全部改制农商行;共青城市、瑞昌市被确立为国家级专利质押融资试点;置地、富和成功发行35亿中期票据;同鑫国资融资租赁公司正式运营。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地确权工作全面完成,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建成投用,土地流转面积达151.9万亩。同时,财税体制、户籍、教育、食品安全等各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3、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积极引进创新人才。制定了《九江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建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档案;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津晶城科技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微盟创客咖啡和中青数媒APP创客之家获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恒盛科技(创业)园跻身全国50强;共青城市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青年APP电视大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对接企业和院校所179家,转化科技成果65项;新增发明专利申请量416件,增长72.6%;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知识产权综合性服务平台落户共青城市。

  (四)城乡面貌逐步改善,发展魅力日益彰显

  1、规划引领不断加强。《九江城市总体规划》启动修编,《九江都市区总体规划纲要》《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和《八里湖中央商务区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控规修编工作全面推进,《九江市城市规划区违法建设查处办法》正式出台,城市规划逐步完善,引领作用不断加强。  2、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实施重点城建项目208个,全年完成投资88亿元,城镇化率达到52.2%。老城区加快改造。边街小巷、环境卫生、污水管网、农贸市场、停车场站等一批公共设施改造完成。新城区逐步完善。八里湖新区市政基础、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商住配套等设施更加完善,人气逐步聚集。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联盛快乐城、禧徕乐、宏大五金等商业综合体建成投用,万达、新天地等项目快速推进,传统商业模式形态开始进入综合体时代。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县(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实现全覆盖;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扎实推进,“建文明九江城、做文明九江人”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3、城乡面貌不断改观。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各县(市、区)实施城建项目487个,完成投资190亿元,县城路网、绿化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德安县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集镇建设成效显著。湖口城山镇、庐山海会镇、永修柘林镇获评省级美丽宜居小镇,吴城镇被列为全省旅游特色镇。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新农村点建设823个、中心村整治建设87个,新建农村公路1300公里;“两违”整治扎实推进,新增“中国传统村落”4个,列入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2个。

  (五)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发展潜力有序释放

  1、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环境执法“零点行动”成为监管常态。水污染防治行动深入实施。制定了《九江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不断加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质达标率100%,境内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大气污染防治有序开展。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深入实施“绿色文明施工工程”,加快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建设,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9.2%。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对全市重点产废单位进行集中整治和排查,农村生活垃圾处置逐步规范,乡镇级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70%以上。

  2、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健全。以制度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为重点,努力形成综合有效的治理机制和科学常态的管理机制。健全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制度。建立了覆盖市、县两级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健全完善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全面落实四级河长制。出台了《九江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范围的“河长制”组织体系。积极落实生态补偿制度。争取省生态补偿资金2.33亿元,用于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项目建设。

  3、绿色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严格管控生态红线保护区边界,确保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得到有效保护。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工作。深入实施城市“绿肺”、园区生态宜业、乡村生态富民三大生态工程,全市新造林面积23.3万亩,新增省级生态乡镇9个、生态村5个。修水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力实施工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实施了九钢6MW余热发电工程等30多项重大节能项目,节约标准煤37.8万吨。全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任务。

  (六)社会事业协调共进,发展合力不断凝聚

  1、精准扶贫稳步推进。举全市之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年脱贫9.12万人,退出贫困村117个。投入7580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517个,启动贫困村光伏扶贫试点90个,“农村e邮精准脱贫工程”110个。开工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点33个,完成扶贫移民搬迁6831人。投入整治建设资金7900万元,启动395个重度贫困村组集中整治工作。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070万元,完成雨露计划培训5344人,向深圳技师学院“九江扶贫班”输送贫困生100名。

  2、惠民工程大力实施。加大民生投入,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财政改革发展成果,全市民生类支出完成359.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7.2%。完成棚户区改造拆迁28995户,农村危房改造拆迁10323户。新增城镇就业64892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0945人,发放创业贷款16亿元。社会保险“多险合一”系统上线运行,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同步参保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98.8%,重大疾病免费救治扎实开展。城乡低保、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对象月标准全面提高。新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家,全市养老床位数达2.45万张。建成“放心粮油”应急配送中心和粮油应急供应网点223个。

  3、社会事业全面提升。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浔阳区等9县(市、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国家认定。“全面两孩”政策稳妥实施,全市“两孩”累计出生32335例,人口自然增长率8.2‰。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服务设施实现四级全覆盖,第十二届运动会成功举办。“七五”普法全面启动,“平安九江”建设扎实推进,信访问题得到化解,办理各类法援案件2582件,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社会大局稳定和谐。

  同时,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同比放缓,部分指标增速与年度预期目标相比仍有差距。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经济总量不大,创新驱动能力不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经济新动能不足,生态承载压力加大,民生保障与人民群众期待尚有不少差距等等。对此,我们已高度重视,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更是我市实现“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的关键之年,机遇和挑战并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的速度、方式、结构、动力、机制正发生重大转变,经济持续下行的态势和发展的环境仍然非常严峻。与此同时,我市也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期。国家出台的稳增长政策和改革措施效果将逐步传导,随着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实验区、赣江新区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各项政策的叠加效应将进一步释放。加上多年来我市的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生态优势、城市品牌,以及庐山设市所带来的发展空间,都将推动新的增长极不断形成,为我市稳中快进注入强劲的动力。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左右;外贸出口增长1%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三、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力争达到更高要求,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培育增量、优化存量,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

  1、深入推进新工业十年行动。制定出台《九江市新工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推动新工业发展全面突破,量质齐升,确保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00亿元,工业固投2000亿元。一是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九江石化、赛得利、巨石等老企业扩能增效、转型升级,着力推动星火有机硅、北汽昌河汽车等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尽快达产达标。通过链条延展、技改扩能,推动五大支柱产业加快聚集集群集约发展,尽快成为千亿产业集群。二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前沿前端”产业,瞄准“智能智慧”领域,培育做实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公关“X,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50亿元,占比提升2-3个百分点。三是实施十个“一百”工程。重点抓好百家重点企业运行调度,百家企业申规入统,百个系列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百个产政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每季度百个项目集中开工,百个在建项目竣工投产,百个技术改造项目推进,百家拟上市企业重点培育,百家企业“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以及百个增长点企业(项目)培育工作。四是提升园区平台档次。大力推动九江经开区、永修、都昌、修水、武宁、德安等工业园调区扩区工作,支持共青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全面启动市级智慧园区建设。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筹备召开2017年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启动石钟山景区创建5A工作,确保庐山西海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确保庐山索道五一建成投用,推动“环庐山、大庐山、泛庐山”旅游创意项目最终落地,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保持旅游经济全省龙头位置。二是完善商贸物流体系加快万其、792等电商创新平台建设,做大联盛易佳、永修云硅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着力推进全省首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打造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扎实推进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加快构建以港口物流为核心、水公铁联运为基础的立体化物流体系。三是发展现代金融业创新金融产品,试点推广投贷联动、股债联动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信贷投放,力争今年全市贷款增长16%左右。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全力推动九江银行上市,力争新增10新三板挂牌企业。

  3、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力量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积极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申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力争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推进现代农业“接二连三”,重点推进“一县一园”,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从原料到高端食品的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三是打造特色品牌。以“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为突破口,全力整合扶强“两茶一水”。重点抓好茶园扩建改造、生产工艺升级以及茶叶品牌专卖店建设;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特色水产生产基地,建立虾蟹产业联盟(协会),筹划举办“鄱阳湖”虾蟹节。

  4、大力开展重大项目落实年活动。充分发挥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作用,全力推进项目落实、落地,以项目的快建设带动投资的高增长。一是理顺项目管理机制。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明确项目遴选范围和标准,项目申报来源和项目决策程序,实行项目动态管理,建立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库。重点抓好心连心、泰盛纸业、理文盐氟化工、兄弟医药等产业项目和高铁新站、高动联运、赛城湖大桥、高速出入口“拆四建二”、红光综合枢纽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二是完善项目落实机制。突出问题导向,落实工作责任,进一步贯彻“五环链接”抓落实机制,加强重大项目推进,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强化项目督查机制。把督查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建立重大项目“督查长”制,设立联合督查办公室,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定期通报,督查整改,问题销号,年终考核奖惩,确保全市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着力开放合作、军民融合,加快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1、抓好头号工程。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头号工程”持续抓好,坚持引资与引技、引智相结合,在项目的招引、落户、推进、投产达效等环节同步发力,全面提升项目的数量、体量和质量,增强经济发展原动力。一是打造平台。重点抓好综合保税区的申报工作,推进原木、整车、水果等特定进口商品指定口岸申报和建设,办好“长江经济带九江新工业新经济投洽会”,提升对外吸引力。二是引大联强。仔细研究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发展趋势、产业转移信息以及自身承接的条件和优势,瞄准实力型龙头企业和带动型重大项目进行精准招商。三是优化环境。牢固树立“环境是金”的理念,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强化企业投诉中心、“工业110”服务功能,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2、加强区域合作。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海西地区等经济板块,着力强化区域合作,充分放大我市沿江临港优势。一是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口岸通关协作,推进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一体化。积极参与沿江经济协作区建设,力争在飞地经济园、产业承接转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强港区集疏运体系建设,不断优化九江港功能布局,把九江打造成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航运中心。二是配合做好赣江新区建设工作。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主动作为,深入推进赣江新区共青组团和永修组团建设,全面对接昌北组团和经开组团,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是推进跨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强与黄冈市、安庆市合作,加快建设赣鄂皖沿江协作区,力争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公共服务对接、旅游线路推荐等方面取得突破。

  3、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坚持军地合力,扎实开展军民融合各项工作。一是建设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选择一批有基础、有特色、有规模的区域和基地,积极创建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探索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军民融合发展新模式。二是实施军民融合重大项目。积极对接国家部署,围绕船舶制造、电子信息、北斗卫星应用、低空开放及通用航空、国防军工等领域,推进一批军民融合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三是打造军民融合发展支撑平台。鼓励军工企事业单位将研究试验基地、大型科学设施与仪器设备等向民间开放。建立军民融合企业战略合作联盟,开展军民协同创新,促进军民通用设计、制造等先进工业技术的合作开发、双向服务和成果共享。

  (三)着力创新驱动、改革攻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1、聚力“双创”发展。一是完善“双创”平台支撑。认真落实创新驱动“5511”工程目标任务,大力推进九江(共青)创业创新大学创建工作,加快经开区城西港区新型产业双创基地“双创孵化园”建设步伐,在濂溪区谋划新的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板块。二是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重点抓好孵化、创办、引进、转型、提升、壮大六个环节,促进创新型引领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量爆发式增长,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三是努力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的有机衔接,抓好科技资源库、科技项目库、科技成果库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三库一平台”建设,加速科技创新项目成果转化。

  2、聚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落实“三去一补一降”任务。积极稳妥去产能。重点抓好“三高两低”企业关停整治,停止核准、备案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停止对僵尸企业的各种政策支持,倒逼企业退出;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化解落后和过剩产能,整合生产能力。多措并举去库存。把握供地节奏,继续调控商品房、用好保障房、限制实物房、停建集资房、发展租赁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稳妥有序去杠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过快增长;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降低企业杠杆率;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千方百计降成本。继续抓好“优环境降成本”专项行动,健全常态化政企“茶叙会”等帮扶机制,持续推进优惠措施落地兑现,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融资、物流等成本。加大力度补短板。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金融、信息、科技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二是深入推进关键领域改革。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减权放权。逐步理顺九江经开区、庐山西海、八里湖新区的管理体制。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健全国资国企审计监督制度,实施分类监管。确保“双随机、一公开” 市场监管全覆盖。加快公共信用平台建设,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聚焦人才战略。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深入实施“尊优计划”和“双百双千”人才工程,通过政策宣传引导,营造尊重人才、尊重企业家、尊重劳动的良好环境。二是加大引智力度。大力培养和引进拥有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建立海外招才引智工作站,鼓励“浔才回家”;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积极扩大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规模。三是建立人才资源储备库。以个人履历为基础,借用大数据对在浔、浔籍人才进行预测评估,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帮助引进其急需、紧缺的各层次人才。

  ()着力保护生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样板

  1、着力做靓绿色生态名片。一是唱响生态品牌。着力唱响“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十大宜居城市”等生态品牌,全力谱写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九江诗篇”。二是实施生态工程。实施新一轮造林绿化、退耕还林等生态林业工程,加快绿色生态屏障以及血防林工程建设。实施生物廊道建设,将鄱阳湖、庐山西海保护区打造为国际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和研究基地。三是做好生态示范工作。大力推进生态试验区试点示范工作,积极申报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推进生态文明样板建设。

  2、逐步构建绿色生态安全体系。一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强化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等重点区域保护与生态修复,加强鄱阳湖、重点湖库、江河干流地区和城市规划区域的湿地保护,构建沿长江、环鄱湖、覆盖庐山的生态安全格局。二是深入实施“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健全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完善环境监督保护机制,形成政府、市场、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快白水湖、芳兰湖及各乡镇配套污水处理厂建设。三是建立健全生态机制。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严格落实河长制,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探索建立森林、湿地、矿产资源开发等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文明综合执法体制。

  3、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一是建设绿色集约园区。出台沿江产业项目准入负面清单,提高园区项目准入门槛,着力推进各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治理园区“三废”,切实做到引环保企业、建生态园区、促绿色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钢铁、建材、化工、石化、有色金属等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推进企业、园区、行业间的原料互供、资源互用,链接互联,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着力完善功能、统筹城乡,加快塑造美丽九江新形象

  1、优化城镇布局。紧扣山水文化名城定位,坚持新老联建,八赛联接,九沙联体,全面提升规建管水平。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强化老城规划管控、新区规划指引,加快《九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完成中心城区各片区控规修编,启动赛城湖组团和高铁新区规划编制工作。二是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坚持产城融合,构建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的良性循环。统筹城市地上建设和地下建设,大力推进棚户区、城中村和边街小巷改造,实施老城区供水、排水管网改造。三是完善新区基础设施。加快八里湖中央商务区、金融先导区建设,推进八里湖CBD商务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示范项目,进一步完善八里湖新区功能,加快人气聚集。启动赛城湖水位控制工程,加快建设赛城湖东大道、通江大道南延伸线、环湖景观大道等项目,全面建成赛城湖大桥,畅通新区内外交通,夯实赛城湖组团发展基础。四是着力打造“高铁新区”。以九江高铁枢纽为核心,围绕高端商务、文化创意、会展旅游、休闲体验、健康养生等产业,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铁新城”。

  2、提升城市品质。一是推动城市文化遗址保护。对文化遗址坚持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发展,加快庾亮南路、大中路西段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启动建设寻阳古城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二是推进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两湖”治理,保护好八里湖和赛城湖水质,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共青城创建水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三是提升城市形象。加快滨江生态风光带建设,加快八里湖、赛城湖周边绿化、亮化的整体提升,推进甘棠湖、南门湖以及滨江大道、长虹大道亮化提升。深化巩固城市环境整治成果,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人性化、智能化、法治化。

  3、发展特色集镇。一是提升城镇人口吸纳能力。以建制镇为重点,推进扩权强镇试点,促进人口向集镇转移、企业向园区集中、要素资源向集镇集聚,增强小城镇的产业支撑和人口吸纳能力。二是推进集镇差异化发展。推进沿长江、沿昌九、环庐山、环西海、环鄱湖城镇带建设,打造一批沿江产业特色集镇、沿路物流节点集镇、滨湖生态旅游集镇、山区边贸中心集镇。三是推进镇村联动发展。以集镇为纽带,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加快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和美丽宜居村庄,形成镇村联动的发展局面。

  ()着力精准扶贫、民生工程,推动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

  1、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持之以恒抓好脱贫攻坚,确保2017年全市脱贫10万人,104个贫困村退出,非贫困县贫困人口、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一是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支持贫困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全面开展“光伏扶贫”和“农村e邮精准脱贫工程”,让贫困户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二是推进搬迁扶贫。全力推进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等异地扶贫搬迁,确保完成搬迁1万人。三是推进基础建设扶贫。扎实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四是推进智力扶贫。大力实施“雨露计划”,让更多贫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2、全力抓好民生工程。一是推进棚户区改造。继续加大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全年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40220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与职业培训强度,加强对4050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的援助力度,提供兜底帮扶,继续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确保登记就业率稳定在96.5%以上。三是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力度,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退职老弱残职工、孤寡儿童救济补助标准。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保证老有所依。

  3、全面推进各类社会事业。一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扎实做好高考改革准备工作,支持共青科教城院校建设。二是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力争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评审,办好纪念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活动,做好民族宗教志编修。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民体育工程”、“社区体育工程”等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三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继续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全面实施两孩生育政策。四是提升社会安全水平。积极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建设全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和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检室。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惩治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公共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强化各部门应急联动、信息共享、资源统筹。推进平安九江建设,做到重要场所安全无缝防控。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让我们以敢闯的锐气和会闯的睿智,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而奋斗!


 附件: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bet365体育网站  技术支持:九江市政府信息办 赣ICP备12001774号-1
主办单位:bet365体育网站  公安备案验证编号:20090722163629
地址:九江市八里湖新区八里湖大道166号 联系电话:0792-821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