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务公开 发展改革 在线服务 热点专题 党群工作    
关于轨道交通产业合作交流会的邀请函
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改革 >> 宏观经济 >> 年度计划
 

关于九江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日期:2015-04-15   文件编号:  来源: 综合科  字体:[大] [中] [小]

(2015年1月19日在九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全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4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做大九江”、“决战工业一万亿”的核心目标,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努力克服外部环境趋紧、自身发展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影响,凝神聚力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779.96亿元,增长10.3%;完成财政总收入328.5亿元,增长17.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3.7亿元,增长21.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4亿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77元,增长10.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139元,增长11.3%;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2.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

  (一)产业转型初见成效

  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4.6%、11%和10.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1:56.1:35.8调整为7.7:55.3:37.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粮食总产160万吨,实现十一连增;棉花总产8万吨,增产0.4万吨;油菜籽总产24万吨,增产0.3万吨;生猪出栏227万头,肉类、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21.7万吨、6.5万吨,增幅均在3%以上;水产品总产42.3万吨,增长4.3%。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企业23家、农民合作社775家、家庭农场814家;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5个;建立“农超对接”网点21个。土地流转进程加速,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体系基本建成,全市耕地流转总面积达132万亩,流转率达36.6%;林地流转总面积174.6万亩,流转率达 11%。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涉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面完成517座706处水毁水利工程修复任务,基本完成137座一般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30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主体工程、31座农村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和7个抗旱应急水源引调提水工程。

  工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跃居全省第一,达1121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5.5亿元,增长12.5%;主营业务收入4731.1亿元,增长19.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达到1248.5亿元;利税总额480亿元,增长17%;工业用电量99.5亿度,增长13.8%。每季集中开工,压差梯次推进,限期督查倒逼,全市工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产业发展质量提高,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钢铁、汽车产业主动挖潜增效,呈逆市上扬态势。十大主导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50亿元,占全市比重82.5%。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增长20%。产业集聚成效斐然,9个特色产业集群列入省重点调度名录,其中永修星火有机硅产业集群、武宁节能灯产业集群被列为全省首批20个省级工业示范产业集群。产业平台不断夯实,全市13个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45亿元,新增开发面积55平方公里,所有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8个过200亿元。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商贸物流、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和总部楼宇、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金融业稳步发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79亿元,较年初增加114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231亿元,较年初增加164亿元。积极推广“财园信贷通”、“财企惠贷通”、“助保贷”等金融服务,累计为1231家企业发放42.6亿元贷款。不断加大融资性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扶持力度,全年累计提供近11亿元贷款担保,年末在保责任余额9亿余元。消费市场繁荣活跃,九方购物中心、联盛奥特莱斯商业中心、21世纪家居中心、现代综合大市场、中部庐山红木皮革大市场等一批商业市场建成并投入运营。旅游业有序推进,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516万人次,同比增长33.9%;旅游总收入623亿元,同比增长55%。中华贤母园、民生·大千世界梦幻乐园、庐山西海花源谷等一批重量级的文化旅游项目正式投入运营。电子商务发展加快,成功打造共青城电商物流产业园、恒盛科技园等一批电商产业园区,萨克斯服饰、想川实业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全年电子商务销售额150亿元。

  (二)城市功能日渐完善

  新型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率提高1.45个百分点,达到49.12%。城市框架不断拉大,长虹东大道、学院路二期、濂溪大道延伸线、八里湖北大道路桥等项目相继建成,芳兰大道、通岭大道、八里湖东组团及南组团路网等项目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加快推进,老城片区改造工作全面启动;甘棠南路、姚家洼路、玉兰路、庚亮北路、南湖路等13条主次道路以及278条边街小巷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畅通九江”工程快速推进,智能化交通系统加快构建,城市公交服务日臻完善。楼宇经济渐成规模,国豪CBD、中瀚商务楼、湘商商务楼、银星商务楼等相继建成开业;国际金融广场、京九电子商务大厦、和汇长虹商务中心、亿达总部等项目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日趋完善,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大楼投入使用,城市地下管网数字化工程加紧推进。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市容市貌、公共秩序明显改观。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净水、净土、净空”行动,城市污水治理成效显著,“两湖”活水引水工程启动。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下降0.5%;淘汰黄标车1.45万辆、老旧锅炉74台;开展PM2.5实时监测与发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3.5%;全市森林覆盖率54.9%,城区绿化覆盖率47.1%。武宁县被评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三)改革开放继续深化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简政放权持续推进,重点清理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将前置中介服务事项由113项减少到43项,取消79项市级行政审批及收费事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将前置中介服务和专家评审服务压缩到60个工作日内完成;将行政审批承诺服务时限压缩到36个工作日。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发布了49个面向社会资本开放的示范项目,拟引入社会资本542.8亿元,目前已经与社会资本签约项目26个,签约金额135.8亿元。户籍制度改革不断加快,出台了《九江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妥善解决了公租房、廉租房和集体户落户问题,我市户籍迁入门槛成为全省最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逐步建立医药分离机制,全年因取消药品加成让利群众4.4亿元,切实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开展了“先看病后付费”服务模式,全年全市惠及61万人次。公务用车、社会信用、投资体制、国有企业等改革工作进展顺利。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参与2014’赣港经贸合作、赣台会、广交会、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全年引进市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377个,实际进资625亿元,增长9.2%,项目个数、实际进资数和增幅均列全省第一;实际利用外资 14.5亿美元,增长17.8%,其中现汇进资5.98亿美元,增长8.2%,现汇比41.2%;外贸出口总额46.5亿美元,增长15.2%。突出产业招商,全年围绕四大千亿产业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7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9个。突出招大引强,汉能控股集团投资350亿元的3GW光伏产业集群项目和投资50亿元的九江兄弟科技药业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50亿元的长江北斗智慧双城项目已成功签约;北汽集团对昌河汽车九江产业基地项目注资130亿元。

  (四)重大战略成绩喜人

  沿江开放开发成果喜人,“脊梁”格局逐步形成。全市上下抢抓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契机,沿江开放开发成效显著。沿江四大板块成为最具活力的增长区域,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3亿元;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9个,完成投资662.4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14.6亿元,占全市的65.3%。临港产业发展良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000万吨,增长3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2.4万标箱,增长15%。积极探索跨省跨江合作新模式,加强与长江沿岸城市的合作交流,湖北、江西两省发改委签订了《关于共同支持九江市与黄冈市跨江合作的框架协议》,我市与周边地市签订了《关于深入推进跨江跨区合作开发框架协议》等一系列框架协议。

  昌九一体化进展顺利,同城化水平不断提升。规划编制稳步推进,《昌九一体化发展规划》及6个专项规划,11个专项方案正式发布。昌九口岸一体化基本实现,通关一体化改革正式启动,两地4个海关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基本达到“两地通关顺畅如一关”目标。公共服务加快共享,两市围绕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产业互补对接,在前期25项合作事项有序推进的基础上,两地再次达成22项合作共识。目前两市移动通讯和固定电话在保留各自区号的前提下,实现了资费同城;两市城商行和农商行已实现了银行卡和存折业务同城化;在浔的南昌籍人员子女入学,享受九江市民待遇;昌九两地住房公积金异地同城联贷全面实现;两地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互定互认,统一补偿标准;教育科研、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旅游合作、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同城化格局初具雏形。

  共青先导区建设成效初显,先行先试步伐加快。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共青城市于7月1日起正式试行省直管县体制,享受设区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大部门制”格局初步建立,政府运转更加高效便捷。产业聚集效应初显,共青城市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聚集成势;永修县星火工业园已形成相对完备的有机硅产业链;德安县精梳纺织产能占据全市纺织产能“半壁江山”。城市承载力不断加强,共青、永修、德安三县(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共青城市南湖新区和工业园区60公里路网建成通车,德安、永修路网建设快速推进。

  (五)重大项目积极推进

  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建成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有力地保证了全市经济平稳运行,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12.5亿元,增长20.2%。基础设施项目推进迅速,武九客专、九景衢铁路、昌九发展大道、昌九高速“四改八”、都九高速、神华九江电厂、华润风电、第四自来水厂、老城区城市污水管网完善工程相继开工建设;绕城高速、赛城湖大桥、省煤炭储备中心公用码头全面完工;九江石钟山至景德镇洪源500kv线路、德安蒲塘220kv输变电工程、华电九江分布式能源站投入运营。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加快,亚东水泥五、六期全面竣工投产,产能将由年产800万吨提升到1400万吨,成为全省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蓝星星火有机硅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有机硅单体产能达到50万吨;中石化九江分公司800万吨油品升级改造项目进展顺利,项目达产达标后,将达到1000万吨/年炼油能力,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年上缴利税超过100亿元;理文化工、理文造纸、艾美特电器、青岛啤酒、攀森镍粒合金二期、金鹭硬质合金、华祥科技等项目竣工投产或部分实现投产;明阳电路板、吉恩重工海底电缆、兄弟医药、瑞智机电等项目快速推进。

  (六)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全年投入292.5亿元用于民生事业,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6.2%。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新增城镇就业6.2万人,为城乡困难群众购买公益性岗位5000个,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9万人,发放创业扶持小额贷款12亿元。社保工作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最低工资、城乡低保等标准全面提高;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农村敬老院社会化养老转型服务、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建设试点快速推进。文教事业全面发展,市文化艺术中心、琵琶亭生态文化园正式投入使用,美孚洋行改造、“浔阳之眼”展示馆建设完成;累计投入6.5亿元用于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舍维修改造等工程项目;第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公办幼儿园覆盖网络基本建立;湖滨片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完成;九江职业大学新校区、九江小学八里湖校区正式开学。医疗卫生事业成果显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4%,参保农民达到362万人;市一医院、九江学院附属医院、171医院和市中医院四大医疗联合体模式基本形成;市儿童医院、市一医院综合大楼建设加快推进,市三医院内科住院大楼、市五医院综合住院大楼投入使用。保障性安居工程稳步推进,7.3万套各类保障房全面开工,8.2万套基本建成,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1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拆迁2.9万户、307万平方米。完成生态移民、深山移民2.1万人。安全生产三项指标全面下降,“天网”工程四期、封城计划二期稳步推进,人民群众社会安全感得到切实增强。“单独两孩”政策稳步实施,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6.96‰。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任务和市政府工作报告承诺的“十大民生工程”基本完成。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有所缓解,但还没有根本解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还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压力加大。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消费等部分主要指标增速呈现放缓趋势。二是发展瓶颈不容忽视。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工业项目依然缺乏,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迟缓,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三是实体经济经营仍然较困难。要素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减弱。四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经济增长回落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劳动就业的影响进一步显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等方面工作仍需继续加强,城区交通拥堵状况不容乐观。对于上述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十三五”规划开好局等方面意义重大。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别是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稳定。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宏观环境变化,认真落实市委对全市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奋斗目标11%;

  ——财政总收入增长15%,奋斗目标17%;

  ——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奋斗目标17%;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奋斗目标2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0亿元,奋斗目标115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000亿元,奋斗目标610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奋斗目标14%;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奋斗目标11.5%;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1%,奋斗目标12%;

  ——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控制在3%;

  三、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项目带动,保障经济稳定增长

  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重点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为主抓手,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健全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优化路网结构,提升运输通行能力,抓好武九客专、九景衢铁路续建工作;加快昌九发展大道、都九高速建设步伐,争取年底部分通车;适时推进彭湖和赤码板块铁路专用线的建设;力争合安九铁路2015年开工建设,常岳九铁路列入国家“十三五”铁路建设规划;加大神华煤电一体化专用码头、彭湖板块红光综合枢纽港、瑞昌码头工业城公用码头推进力度,加快九江、南昌两港一体化进程。强化能源保障体系建设,着力优化能源布局和供给结构,加快神华九江电厂、瑞昌码头输变电、九江中西部网架优化工程建设;启动九江发电厂四期第二台机组项目;力争开工特高压500千伏九江西、九江电厂四期送出工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加快中心城区立体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建设;完善老城区公交系统,研究快速公交系统(BRT)建设;加快城区易涝段排水设施改造,完成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建设;逐步推进架空管线和老旧供水、供气管网改造;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推进城区雨污分流,做好污水处理监控平台建设。

  (二)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总量扩张与转型发展并重,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以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通过抓项目、强龙头、建基地、创品牌,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全力推进工业集群化,鼓励园区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实现错位发展,有效推进工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强力提升主导产业尤其是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现代轻纺、电力能源等四大千亿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支持九江石化、九江萍钢、星火有机硅、德鑫纺织、神华煤电、赛得利化纤、攀森新材料、理文化工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石油化工、现代轻纺两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率先突破千亿大关。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重点推进盛元·庐山西海国际养生度假区、庐山索道、万达广场、联盛九龙广场、禧徕乐国际商业中心、京九国际商贸城、瑞昌林安国际物流产业园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构建服务业增长新引擎。促进低碳经济快速发展,深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启动低碳工业园区和示范社区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大力推进钢铁、有色、水泥、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战略新兴产业,逐步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的依赖程度,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使我市经济发展逐步转向“绿色”增长。

  (三)创新区域发展,蓄积经济发展后劲

  紧扣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不断加快重大战略推进,强化区域合作共赢,加大产业转移承接力度,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构建区域合作新格局,加强昌九联动,提升沿江港区、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和临港城区承载力,构建我市“沿江挑大梁、沿路做支撑、县区为依托”的“T”型发展格局;强化区域合作发展,加强跨江跨区域以及省内兄弟城市间的协调合作,既实现跨江跨区域融合式发展,又能在长江经济带争得应有地位。实现同城发展新突破,以统一规划为引领,以一体化为立足点,继续加大昌九一体化推进力度。进一步优化昌九交通网络和运输服务结构,谋划打造“九江自由贸易港”,加快九江公路物流枢纽港区建设,大力推进昌北、庐山机场一体化;深入推进通关查检“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和通关一体化工程;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教育文化、科技创新、医疗卫生、户籍管理、社会养老等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推进昌九两地产业实现错位、互补和重组发展,统筹规划布局昌九商品市场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启转型升级新通道,发挥我市“入江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加快推进沿江开放开发。积极承接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引进先进技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完善上下游配套,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升级,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实现地区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双赢。开创机制创新新领域,鼓励共青先导区探索制定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和政府管理“正面清单”,试点实行混合清单管理模式,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扩大企业自主经营、自主决策的自由空间;主动谋划“昌九新区”建设,抱团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竞争;加大综合保税区申报力度,推进进口粮食、木材等专项产品指定口岸建设。

  (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精简审批事项,继续推行并联审批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加快财税金融改革,加大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力度。攻坚克难,全面完成房地产、建筑业、生活服务业和金融业等行业的“营改增”改革。鼓励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担保机构,完善市县两级政府出资融资担保体系。继续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探索跨行政区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完善“景区‘划区合作’,园区‘并区共建’,城区‘扩区联动’”的跨区域行政管理模式,稳步推进九江县撤县改区工作。其他重点领域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行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稳妥解决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强化政府融资平台监管,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科学有序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公车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聚焦产业招商,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重点,有针对性地围绕四大千亿产业开展主动招商、上门招商。积极探索县区之间“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激发各县区、开发区、新区的招商引资动力。重视吸引外资,积极推进外资并购,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我市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金融业、现代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确保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鼓励全民创业,切实降低门槛、放宽准入、激发活力,全力支持本土人才大胆创业、在外浔商回归创业、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掀起全面全民创业新热潮。支持企业出海,建立完善我市“走出去”工作部门联动的协调机制,围绕纺织服装、绿色农业、矿产资源、现代制造业等四个比较优势领域,鼓励优势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完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体系,争取财政信贷和税收政策更大力度的支持。扩大外贸进出口,加快出口商品质量示范区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支持企业进口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关键技术和重要原材料,力争完成进出口总额59亿美元。

  (五)加强生态建设,彰显美丽宜居环境

  紧紧围绕“打造长江中游现代门户城市”的目标,着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努力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集群发展,科学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坚持产城融合,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强力支撑;坚持项目带动,全面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坚持建管并重,全面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规规矩矩、平平安安、宜居宜憩”的总体目标,在中心城区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在绿地管护、水面保洁、地下综合管廊(管沟)建设、路灯节能照明等方面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运行管理。推进城乡生态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道路、公园、广场及边角地绿化补植,加快推进九龙山森林公园、城市之门绿化和小游园等项目建设,做好国家森林城市验收准备工作。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启动八赛连通闸等工程,抓好水生态文明试点县、乡镇、村建设。推进农村面貌提升,以和谐秀美乡村为抓手,新选择19个重点乡镇、38个中心村实施镇村联动建设。全面完成831个新农村建设点“三清七改五普及”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污染综合治理,普及提高农村沼气、太阳能使用率。

  (六)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民生建设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投入。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强化就业扶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优惠政策落实,常态化开展昌九一体人才招聘活动,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就业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抓实社会保障工作,加快医保政策调整,提高医疗、失业保险统筹层次,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完成新老农保并轨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深化社会救助工作,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开展城乡低保清查整顿和动态管理。积极推进“一门式”救助模式,加大孤儿和困境儿童保障力度。探索、完善和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协作与对口支援机制,继续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稳定住房消费,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力度,全面完成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大力实施公共租赁住房“租售并举”,逐步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良性滚动发展。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4万套,改造各类棚户区2.2万户,基本建成保障房5.1万套。落实国家和省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各项措施,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鼓励收购符合条件的商品住房作为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房源。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推进普通高中扩充、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职教基础能力建设和学前教育等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制定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市中心幼儿园八里湖园区建设项目。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巩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继续抓好重大传染病防制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定新农合参合率,推进新农合大病保险,提高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继续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城乡医疗服务能力。积极发展文体事业,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完善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功能,深入推进优秀文化遗产保护。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万名干部联万户”活动,继续抓好精准扶贫工作,防止出现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现象。强化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附件: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bet365体育网站  技术支持:九江市政府信息办 赣ICP备12001774号-1
主办单位:bet365体育网站  公安备案验证编号:20090722163629
地址:九江市八里湖新区八里湖大道166号 联系电话:0792-8211510